三大“创新”驱动 刘仲华院士开出安化黑茶发展“金药方”!

■来源:我是益阳君

 

作为黑茶界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是业界公认的“黑茶金花之父”。关于安化黑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刘仲华院士也在日前召开的“安化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会上开出了“金药方”,会后,红网时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1月14日,冬寒凛冽,刘仲华又来安化了。这次他的任务,是给当地作一场长达2小时的“安化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作“安化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数不清这是刘仲华第几次来安化了。

 

一踏上安化这片土地,刘仲华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进厂房,穿店铺,爬茶山。对安化的茶企、茶山、茶人和安化黑茶加工、特性等,他如数家珍。

 

“以身许茶”30余年

 

刘仲华与黑茶结缘,是命运的安排。

 

1981年,他考入湖南农业大学,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1988年到1991年期间,由施兆鹏教授等1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刘仲华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步上了研究黑茶的道路。

 

研究团队围绕“黑茶制造化学”开展了连续3年多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黑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色香味的形成机理。1991年,刘仲华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主笔在中国茶叶最高学术期刊《茶叶科学》上刊登《黑茶制造化学》专辑,奠定了现代黑茶加工理论基础。

 

1992年刘仲华被破格提为副教授,那年他27岁,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副教授,也是中国茶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犹如一颗新星般在茶叶界熠熠发光。

 

深入到黑茶的具体研究中后,刘仲华感觉到黑茶跟其他的茶类有所不同,它的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跟一般的茶类相比更为复杂。

 

“从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讲,我觉得黑茶更有挑战性,这深深地吸引了我。”

 

2000年后,刘仲华第一次来到安化考察黑茶产业,“产茶大县,历史悠久,但生产方式和制作水平实在要大改进。”刘仲华说,当时自己是和导师一起来的,看到那些质地粗老的原料、土气笨拙的包装、粗放落后的作坊式加工,以及储运不便、质量控制不稳、健康机制不明等发展瓶颈问题,他心里很难过,他和同事们决心以技术创新来推动黑茶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为这简单的4个字,刘仲华和他的团队可以说拼尽了洪荒之力,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泡在黑茶里了。”

 

一天中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工作

 

夜晚是刘仲华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当周遭安静下来,感官变得敏锐,精力集中于一线,头脑和思路变得异常清晰。他的同事和学生们都知道,为取得一个可靠的研究数据,刘教授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从1995年到现在,刘仲华几乎没睡过午觉,大部分时候在凌晨两点以后才睡觉,早上7点之前按时起床,一年下来只有春节几天假期才有属于自己的短暂的闲暇时光。

 

“我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好好地睡一个自然醒,但是我没有做到。我在2012年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脑梗塞在医院里住了20天,所以我在住院的时候医生都觉得我有点神经病,不把身体放在第一位还在用电脑在旁边做PPT。”

 

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像是在黑夜当中摸索。科研人员的面前是一片迷雾旷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做得出有价值的结果来。

 

传统边销黑茶主要原料为粗老茶叶,茶梗多,利于“发花”。安化黑茶产业要复兴,原料要升级,如何让嫩度相对较好的茶叶也能发花?传统茯砖茶只有砖内才能发花,如何让”金花“长满茯砖茶表面?细嫩的散茶是不是也可能发花?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刘仲华对记者说,他们只能不断尝试,“前面有100条路摆在我们面前,有的人运气好,可能第一下就试出来了,但你有可能运气不好,可能试了99条都没试出来,只剩最后一条了,就看你还有没有勇气去试。”

 

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在益阳茶厂的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刘仲华联合益阳茶厂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最佳温度、湿度、透气性和茶坯含水量等,让嫩度相对较好的茶叶、散装黑茶、茯砖茶表面都发出了茂密的“金花”!

 

谈起黑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关键,刘仲华认为,黑茶产业的成功在于科技创新贯穿了整个产业链。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006年以前,黑茶的总产量并不是很大,全国约2万吨(湖南省的产量约1万吨)。那么,如何让西北边区以外的人们接受并喜欢上黑茶呢?

 

“过去的千百年中,西北地区老百姓只觉得喝黑茶对健康有益,但是说不明白为什么好。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研究的数据来阐明黑茶的健康作用,才能让消费者对它有正确的认识。”

 

刘仲华认识到,只有进一步探明黑茶对人体健康作用的机理,才能撬动消费市场,为整个产业注入活力。

 

从1992年到2005年,刘仲华用了十几年时间聚焦于茶叶深加工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对茶叶深加工——这个当时刚刚起步、几乎空白的领域,从理论、技术到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其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从中国市场走到国际市场,从跟踪日本、欧洲、美国到主导国际市场,这项研究成果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热衷拼搏和创新的刘仲华来说,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研究方向的开始。

 

在黑茶消费不断升温以后,刘仲华和他的技术团队再次研究现代黑茶加工技术体系,把黑茶生产由传统手工作业模式拓展成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通过产品创新使黑茶由单一的砖、块、坨、柱向方便、高档、健康、时尚的多样化方向跨越。

 

“只有产品丰富了、多元化了,才能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找到一款符合自己所需要的黑茶。”

 

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是科技创新推进黑茶产业快速发展的积累期。让刘仲华欣喜的是,安化依托黑茶产业由国家级贫困县华丽转身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并由此带动35万涉茶农民增收脱贫与发家致富。在安化的核心产区,茶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形成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增长。

 

“我听安化本地的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说安化最好的风景是茶园,最好的店铺是茶店,最好的厂房是茶厂,最好的车子是茶商的。”刘仲华坦言,看到今日之安化,他有一点点成就感,有一点点小骄傲。

 

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在现实中有所检验,这就是刘仲华想看到的。

 

创新是安化黑茶未来发展的主题

 

近年来,安化黑茶几乎成了“湖南茶”的代名词。如果说黑茶热正在兴起,那么刘仲华就是“点火者”!

 

从最年轻的副教授,到两次因“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再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是刘仲华在“茶叶之路”上的底色,战略化的眼光,全产业链的布局,则是底色上的一抹亮彩。

 

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与品牌塑造过程中,以创新为主导的品牌、营销、产品等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刘仲华在主题报告会上讲到,创新是安化黑茶未来发展的主题。

 

“一是科技创新,把茶叶的品质做好,形成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增值的产业;二是通过营销创新,进一步打响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营销渠道的多元化创新,让安化黑茶的市场占有率、消费面、消费群体形成一个大的跨越;三是业态创新,下一轮的转型升级背后一定是三产联动,构建大产业、大规模、大效益,这是未来五到十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愿景。”

 

2020年是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对于如何全面推进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刘仲华认为,政府引导、市场牵引、科技支撑、文化推进这几个关键点都已具备,最后需要的是信心!政、产、学、研、商有了共同信心,黑茶产业就能再上新台阶。

 

2020年1月21日 17:3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