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福建茶里的匠心与山海情怀
前不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倾力打造的茶文化宣传片《人走茶不凉》获国际权威认证,在第二十五届IAI传鉴国际广告奖中勇夺短视频类银奖及国际旅游奖·旅游品牌营销铜奖 !《人走茶不凉》不仅是一次文旅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武夷山人民对福建茶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让更多人领略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部短片如同一杯清茶,让人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美好,思考人生的真谛。
那么,这片穿越千年的叶子,是如何一次次出圈,并生动诠释“传统如何活在当下”的时代命题的呢?
福建作为全国最大的产茶省份,其历史有上千年之久,南北朝时期,浦城令江淹就记载过福建茶,他赞武夷山为“碧水丹山”,山上产“珍木灵芽”,这讲的便是茶叶。
唐朝的《茶经》中也有关于福建茶的记载。宋朝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青山秀水孕育了优质的福建茶。
可以说,自唐朝起,福建茶一直都处在中国茶的C位。“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唐时,武夷山属建州,华丽地出现在陆羽《茶经》里,并以蜡面茶而闻名。
“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市下梅村
图源:新华社@郑友裕
宋时,武夷山是北苑贡茶的主产区之一,得到了范仲淹的怒赞:“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元时,朝廷在武夷山设立皇家贡焙局,称为“御茶园”。
明末清初,武夷茶通过“万里茶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国际通道来到俄国,来到欧洲,一度成为中国茶的代称,也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景隆码头与梅溪上的运茶竹筏重现“万里茶道”起点的繁荣景象
图源:新华社@伊凡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19世纪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诗中生动地写道。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也在其代表作《唐璜》里动情地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图源:人民网俄文版
千百年来,八闽先民培育的茶树品种之多、品质之优,可谓独步天下。
茉莉花茶“清雅甘醇”、安溪铁观音“兰香馥郁”、福鼎白茶“毫香蜜韵”、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每一片茶叶都凝聚着福建独特的风土与匠心。
在福建,有山的地方就有茶;而在世界,有水和路的地方,就能闻到茶香。近年来,福建茶叶漂洋过海,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消费者杯中绽放,并在“茶叙外交”中多次用于接待外国元首、嘉宾。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现场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为闽茶“代言”。他送出的国礼,正是一套富有福建文化特色的茶礼盒。
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武夷山正山小种,福建五种极具代表性的茶叶,共同展现“多彩闽茶”版图的绚丽。
图源:茶道CN
2021年,载有闽北茶叶及相关货物的首列“大红袍号”列车顺利开行。
2021年1月21日,武夷山陆地港开出首趟“国际货运班列”
资料图片
2022年,福建省茶叶出口额蝉联全国第一,并连续举办“闽茶海丝行”经贸活动闽茶专场推介会等,为中国茶走出去搭建友谊之桥。
图源:福建日报@记者关永辉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就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一片茶叶,架起友谊桥梁,也让各国人民可以因茶相交,和而不同。茶汤入杯,茶香四溢,这是专属于福建人的“一杯情深”。
海上丝绸之路带着福建茶走向世界,链接起中华民族与外界的交往交流。如今,在茶香袅袅中,多彩文化交流互鉴,友好情谊深厚绵长,友谊之桥因为这小小叶子变得愈加牢固。
近年来,福建多措并举推动茶非遗保护、茶文化传承,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旅经济,以茶为媒向世界讲好福建故事。
图源:周锡俊
在武夷山,“茶+”让茶文化融入演艺、旅游等领域,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成为武夷山旅游的标志性IP;武夷山演艺馆打造“茶馆+相声”新业态;茶文化主题光影秀《我在·万里茶路》带领观众重走茶道历史之路。
图源:福建发布
安溪县创作以茶树品种命名的大型主题情景剧《铁观音》、茶文化情景剧《古厝听茶》《去有茶的地方》等,打造安溪铁观音艺术形象。
观茶山落日、尝铁观音茶餐、体验茶山观景大床房……安溪德峰茶庄园以独特的茶文化体验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围绕打造“全国最具吸引力的茶旅胜地”,安溪策划推出多条茶文旅精品线路。“三铁三世遗 乐享茶香生活”之旅、“海丝茶源 茶旅胜地”之旅分别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
以上4图源:安溪融媒
龙岩市漳平永福高山樱花茶园、漳平九鹏溪茶园、官田岳山生态茶园、上杭步云蛟潭高山茶园、永定金丰茶园、武平松花寨茶园等为代表的茶园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市有13家茶企单位获批为海茶会茶旅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力推动茶旅加快融合发展。
图源:魏培全
在长达2000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逐渐形成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茉莉花基地(湿地)—茶园(山地)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在高效利用独特地势的基础上,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茶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以上2图源:福州晚报
在武夷山,茶民宿、茶空间、茶庄园等遍地开花,成为旅游业发展新引擎。嘉叶山舍民宿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游客。
武夷山开启“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行动,建设茶研学基地、特色茶庄园、观光茶工厂等,推出以“住茶宿、吃茶膳、行茶径、品茶趣、探茶乡、泡茶汤、赏茶戏、习非遗、学茶舞”为内容的“茶乡疗愈九式”。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以上4图源:福莲嘉叶
如果你要问,福建这片穿越千年的叶子,是如何一次次出圈。那么,欢迎你来有福之地一探究竟!
(图文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